
企业集体注销激增,人民日报呼吁关注
有一组数据,真是一地鸡毛,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遗憾:在中国芯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,有10.9万家芯片企业集体注销!
熙熙攘攘,皆为利来;在拜登团队发起对美芯制裁后,小小的芯片已成为国之重器,对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国运,亟待走在前列,我们也规划了一个大计划。
定下目标,到2025年,实现芯片自给率70%;发起重注,国家基金启动,百亿贴䃼上芯片赛道。
于是,众多企业也纷纷下饺子般跳入芯片发展的红海。
到2022年,中国新增芯片企业将达6万家。
在这些致力于国产芯自研的企业中,有的是国产厂商,如华为、OPPO,有的是中小企业,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。
但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,最初是卖玩具的,还有一些涉足房地产、养猪、水泥的企业,却掺杂了中国芯研发的"蛀虫"。
如今地雷炸裂,媒体揭露了其中的残酷:根据2023年的最新数据,被中国芯注销或吊销的芯片相关企业数量已经上升到惊人的10900家!
让芯繁荣成为当头一棒,泼了一盆冷水;一些美国媒体甚至开始幸灾乐祸,称中国已经输掉了这场芯片竞赛!中国濒临崩溃!
万家中国芯片企业退出的背后,原因何在?
首先,不可否认,很多企业和机构确实是红了心,想为中国芯片的发展出一份力。
但诸多方面都决定了芯片行业是一个"重资产"行业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投入高、门槛高、周期长,就连华为都思索了三十年才完成麒麟芯的国产化,更不用说入行了。
全球电子产品消费集体放缓,再加上拜登各种奢侈制裁的压力,很多企业扛不住,很正常。
二是有骗取补贴逃之夭夭的企业。想着通过互联网来解决制造实体的问题,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,完全是借着风口芯片的发展来谋取名利。
于是潮水退去,才发现有一万家企业在裸泳。
事后诸葛亮
华为独角兽芯的发现,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芯的光芒,但黎明前的黑暗更加可怕。
中国的研发资金不能像草船借箭的故事那样随意发射,而必须用在真正决定中国芯片命运的地方。
